郧阳区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11437144/2021-03439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日期
2016年08月01日 00:00:00
发布机构
政府办
文号

一、奋发有为,共铸“十二五”辉煌篇章

五年来,我们远谋近施、实干苦干,郧阳形象实现了大提升。先后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特别贡献奖”等44项殊荣,全省县域经济工作现场会、全省推广郧阳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经验现场会相继在郧阳召开,郧阳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五年来,我们紧扣要务、重点重抓,经济实力实现了大跨越。大力实施“双百工程”,振兴镇域经济,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规上企业157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5亿元。农业突出“接二连三”,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产业基地近百万亩,培育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荣获“三品一标”品牌70个,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4亿元,超过农业总产值20%。加快“一城两区三园四线”建设,全区拥有A级景区6个,实现文化旅游总收入28.65亿元。2015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5亿元、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依次是“十一五”末的2.3倍、3.2倍、2.2倍、4倍。2014年步入全省三类县(市、区)第一方阵,2013年、2014年位居全市首位。

五年来,我们规划引领、统筹统一,城乡面貌发生了大改观。坚持全域规划,城乡一体,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了主城区、中心镇、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的新格局。优化城市组团,编制实施“一江两湖四区六镇”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推进环湖一级路和郧阳沧浪洲汉江大桥建设,拉开百平方公里城市骨架,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省级文明城和环保模范城,城市品位全面提升。完善城镇体系,编制实施产业、城建、交通等专项规划,建设郧十、十白高速公路和柳五、郧白路等大通道,谋划建设高速公路经济带和乡镇特色产业园区,打造郧阳岛、子胥湖等统筹城乡发展新平台,柳陂卧龙岗建成全国最大生态移民示范区,  城关、茶店跻身“全国重点镇”。建设美丽乡村,推进青曲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和茶店“四化同步”示范试点镇建设,建成新农村示范村60个和移民安置点63个,探索了六种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农村面貌全面改观。

五年来,我们绿色统领、优化美化,生态文明实现了大进步。在生态建设和转型发展上走在前列。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依法关闭环保不达标企业,完成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项目,水源地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开展“绿美郧阳”行动,完成人工造林26万亩,建成库区生态隔离带7.9万亩,修复裸露山体3150亩,治理水土流失499平方公里,整理土地13万亩,建设了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郧阳。深化生态文明镇村创建,建成市级以上生态镇5个、生态村60个、“生态家园”示范村35个,跻身“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省水生态文明试点区”行列。

五年来,我们牢记宗旨、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取得了大改善。坚持把70%以上财力投入民生领域,实施民生“十个一个不漏”工程,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区一中顺利迁建并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整合卫生计生资源,市太和医院成功托管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广电通讯、农村道路、客运班车等基本实现村村通,解决31.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扶贫搬迁4000户,减贫近8万人,2014年扶贫开发绩效考评获全省第一名。移民大戏《我的汉水家园》入选全国五十台优秀地方戏并赴京展演,郧阳凤凰灯舞、梅铺猿人、大丰仓遗址入选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成并投入使用3368套,累计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1923.9万元。平安郧阳创建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

五年来,我们锐意改革、创新创优,内生动力实现了大升级。整合资金办大事经验在全省推广,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肯定。深入简政放权,探索动态放权,同步推进20多项重大改革,规范确定213项行政许可事项和348项行政服务事项,初步建立“四个清单”,  深化综合执法、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等体制改革,完成电力体制等多项改革。成立房投公司等投融资平台,探索PPP等投融资模式,推进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运营一体化。深化对口协作,强力招商引资,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8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6.3倍、7.2倍。

五年来,我们突出诚信、双提双为,行政效能得到了大提高。持续加强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四力合一”的诚信政府建设,诚信成为郧阳的“金”字招牌和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行重点项目专班负责制,不断完善“走看比促”“百姓问政”“一报告两承诺”“量化督办”等工作督办机制,全面推行“问题导向法”“一线工作法”“五制管理法”,行政效能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人大议案建议及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97%以上。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有效纠治“四风”问题,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务环境日益优化。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们顺应新常态,谋求新作为,实现了“十二五”完美收官。围绕生态和美水源区建设,实施中华水园、安阳湖、月亮湖等一批生态项目,环郧阳湖生态景观初见雏形,生态文明镇村创建深入开展,绿美郧阳全面提标。围绕宜人宜居新城区建设,启动安阳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加快推进十堰大道绿道及慢行系统、三条城区出口一级路等重点项目,深入开展“五城联创”,稳步推进旧城改造,着力打造大十堰“城市客厅”,城市品位全面提档。围绕绿色产业聚集区建设,积极培育健康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全面提效。围绕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认真办理十件民生实事,统筹解决“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民生问题,民生福祉全面提质。围绕大众创业活力区建设,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持续开展“三百”活动,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顺利完成“三证合一”改革,全面开展土地确权颁证,改革开放全面提速。围绕幸福和谐首善区建设,大力弘扬“五和”文化,全力推进法治建设,着力提升精神文明,成功举办第二届“最美郧阳人”、首届最美“护水使者”等评选表彰活动,各行各业涌现了一批标兵,郧阳形象全面提升。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编制、物价、农机、能源、畜牧、广电、供销、邮政、烟草、气象、老龄、文联、建材、盐务、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公共资源交易、残疾人事业、机关事务、外事侨务、人民防空、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住房公积金等工作都做出了新贡献,取得了新成绩,树立了新形象。

二、奋发图强,共绘“十三五”宏伟蓝图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三维纲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转型跨越为基调,以“保水质、促转型、惠民生”为核心,以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建设为引领,以“外修生态,打造汉江绿谷;内修人文,建设‘五和’郧阳”为主题,以精准扶贫+、五城联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为路径,以“一区两带”建设为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与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基本建成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奋力走在全省同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前列。

“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

——美丽郧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快速发展,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新郧阳。到2020年,全区绿色经济比重占经济总量的50%,单位GDP能耗下降20%,全年PM2.5达标天数达90%,森林覆盖率65%,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45%。

——实力郧阳。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化,确保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成为全市的标杆和旗帜。力争“十三五”末GDP总量、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较“十二五”实现翻番目标。

——活力郧阳。创新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创业创新环境全面优化,各项改革全面深化,社会活力全面激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应用与发展步伐加快,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全光传输网,农村宽带入户率达50%以上,市场主体达5万户,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建设十堰市最具活力的区域。

——魅力郧阳。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风尚良好,精神文化丰富,建设精神文明高地。到2020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50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00元,城镇化率达60%以上。

第一,坚持创新发展,突出转型升级,着力建设实力郧阳。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三产高端化。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改造升级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

2.持续实施“双百工程”,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实施创新驱动。

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第六产业。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突出城乡一体,着力建设一区两带。

1.坚持高端定位,全力建设环郧阳湖中心城区。

2.遵循绿色引领,全力开发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

3.推进城乡统筹,全力打造国省道沿线城镇经济带。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突出汉江绿谷,着力建设美丽郧阳。

1.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

2.加快建设绿色环境样板区。

3.加快建设绿色生活展示区。

4.加快建设绿色人文富集区。

第四,坚持开放发展,突出创新创业,着力建设活力郧阳。

1.全面深化改革。

2.扩大对外开放。

3.强化项目支撑。

4.优化创业环境。

5.深化对口协作。

第五,坚持共享发展,突出幸福和谐,着力建设魅力郧阳。

1.全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2.全力加快社会事业建设。

3.全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全力加强“五和郧阳”建设。

第六,坚持依法治区,突出公平正义,着力建设法治郧阳。

全力建设法治郧阳,全力建设法治政府,全力建设法治社会。

三、奋勇争先,共创“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外修生态,打造汉江绿谷;内修人文,建设‘五和郧阳’”,着力抓好“精准扶贫年度目标如期实现,五城联创纵深推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重点区域文化旅游、健康产业初见成效,国省道沿线城镇经济带建设全面展开”等五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南水北调博物馆建设启动,滨江新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新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绿美郧阳’行动深入开展,环湖公路建设加速推进”等五件大事,努力实现“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森林覆盖率达到60%,精准脱贫3万人”等五项指标,致力优生态、强基础、兴产业、重品牌、育市场、增活力、扬法治、惠民生,加快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奋力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区)前列。

(一)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精力,促进农民脱贫。把精准扶贫作为“三农”工作牛鼻子工程,实施“精准扶贫+”,落实党政一把手脱贫责任制,强化“四双帮扶”,推进“五个一批”。设立金融扶贫专项风险金1000万元,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启动易地扶贫搬迁7232户,开展“雨露计划”培训1600人,确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集中集约,提升农业效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转变农业经营发展方式,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推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十堰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园,做大做强企业,新增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60亿元。加大农业招商力度,扩大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发展家庭农场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乡村园博5家,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社5家、示范农场4家,培育产业大户100户、“三品一标”品牌6个。做大产业基地,新改建生态产业基地5万亩、标准化科技示范园10个。做优休闲农业,培育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争创国家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整合结合,改善农村环境。启动丹江河防洪、东河水库建设等工程,改扩建水厂12处。建设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40处,打造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示范村2个。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推进农村网格化和光纤网络全覆盖。完善村代购网点、电子商务服务点,建成区级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二)以绿色发展为取向,突出打造汉江绿谷。加强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绿美郧阳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持续抓好安阳湖、子胥湖、环郧阳湖和国省道廊道、村庄、集镇造林绿化,完成植树造林6.36万亩、退耕还林2万亩。突出生态保护,深入实施水、大气、土壤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工业点源、农业面源、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深化生态创建,推进郧阳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实施251个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市级生态乡镇3个、生态村30个、生态家园示范村8个。壮大文旅产业,实施“一城两带三园四线”建设,加快郧阳岛、子胥湖、汉江绿谷等汉江水体旅游开发重点项目和城郊生态文化游憩带建设,开展青龙山地质公园、郧阳岛等5A级景区捆绑创建,提档升级A级景区,争取全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实现文化旅游综合收入34.5亿元。发展健康产业,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健康养生、家政服务、文化创意、电子信息、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比重。

(三)以创新驱动为支撑,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双百”工程,推进汽车及配套、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健康发展,加快65个(类)重大项目建设,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以上、亿元企业10家以上。推动转型升级,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装备水平,改进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推进电动车、轻型货车升级并轨、农业机械研发制造、新能源等项目落地,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鼓励并购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扩大有效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化要素保障,落实改善消费供给、降本增效和制造业升级三个专项行动,加快杨溪生态科技产业园、武阳产业园、台商产业园建设,创新银政企合作模式,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深化“百名干部进百企解百难”活动,增强企业信心,解决企业难题。壮大镇域经济,认真落实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各项政策,充分发挥3000万元镇域经济经济发展基金导向作用,激励乡镇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构筑多点支撑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四)以互通互融为重点,全力开发滨江新区。全方位完善城乡规划。高水平提升城市品位。按照“东拓、西联、南融、北疏”思路,加快郧阳沧浪洲汉江大桥、三条城区出口一级路等重要控制性节点工程的建设进度,谋划建设汉江四桥、武西高铁十堰北站至汉江四桥公路、万家坪至茅箭区鸳鸯公路,着力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加快十堰大道产城融合发展轴、郧阳大道文化旅游发展轴、柳陂至子胥湖现代观光农业发展轴建设,配套环郧阳湖基础设施,持续开展旧城改造,重点实施库周山体郊野公园、郧阳府、沿江景观带、长岭公交换乘中心、思源学校等项目,逐步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多举措加强城市管理。以“五城联创+”引领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以“六治六抓六变”为抓手,提高区镇村三级创建水平。强力推进“三违治理”,重拳整治超载超限,着力管控城市交通秩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大力度发展城市产业。搭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发展商贸业、物流业和电子商务,建设城东农贸市场农产品电商和十堰北汽车板块电商孵化基地,培育电商2000家。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五)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增强发展后劲。全面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大力推进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并联审批、绿色通道等制度;统筹推进城乡领域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探索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及异地结算方式。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突出抓好2个省级重点、15个市级重点和203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紧密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围绕智能装备、高新技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生态建设、节能环保、节能减排、健康养老、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策划包装、申报入库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的重大项目,确保项目梯次跟进、储备充实。用好用活我区重大产业发展资金,推行PPP模式,有效撬动民间资金投入。提升招商引资质效。瞄准京津冀地区和中国500强、世界500强企业,加强对口协作,开展精准招商、产业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力争实现到位资金92亿元。

(六)以普惠共享为追求,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实施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加快推进30所薄弱学校改造,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启动区中医院搬迁,改扩建8家乡镇卫生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重点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实施推动全民健身工程,逐步开放文化体育场馆。实施160个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城乡一体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800万元,扩大就业渠道,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规范“五险一单”运行,五险参保25万人。落实城乡低保“按标施保”。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新建区民政福利中心,改扩建3个农村福利院和一批村养老服务中心,逐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完成棚户区房屋改造5000套。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模式。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普法宣传教育,健全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开展违法犯罪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法治镇村”创建,全面建设法治郧阳、平安郧阳。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化网格化管理,优化区、镇、村三级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信访源头治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不断健全国防动员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水平。

(七)以依法行政为根本,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坚持高效理政,坚持诚信为政,坚持从严治政。

今年将继续办好十件实事:一是解决农村安全饮水3万人;二是建设5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三是继续免费为全区65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提高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四是新建3所医养融合护理院、10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五是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标准;六是硬化通自然村公路100公里以上;七是实施100个村“宽带乡村”建设;八是新建20个农村电商便民中心;九是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十是建设儿童公园并配建大型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