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报告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综合全区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区直各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而成。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类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附相关指标统计附表。
本年度报告中所列数据统计期限从2017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止。
一、概述
2017年,郧阳区深入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各项工作要求,坚持全面推进政府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十政办发〔2017〕82号)提出的各项任务,深化政务公开工作范围,加强解读回应,扩大公众参与,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较好服务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依法保障了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7年,本区新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433条,同比上升27.9%。其中,区直单位2315条,乡镇政府2118条。2017年,本区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5850条。
按照《条例》规定,公开了《郧阳区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郧阳区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行动方案》等区政府规章和若干行政规范性文件,同时对区政府信息进行分类细化公开,积极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政府信息公开,切实做好公共服务信息和公共监管信息的公开工作。同时按照《全市政府网站集群建设工作方案》(十政办发[2016]28号)文件精神,本区以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为核心任务,搭建区政府门户网站,强化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打造政民沟通交流服务的窗口,全年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政务信息13187条,网上问政咨询回复办理2527条,进一步强化政府工作透明化,全力打造阳光政府。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申请情况
本区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53件,同比上升18.6%。。从申请渠道看,网络、信函是主要申请形式,申请量分别为102件、51件,所占比重分别为66.7%、33.3%。总体上,申请主要集中在精准扶贫、重大项目、社会保障、供水供电等方面,部分涉及重大项目的乡镇申请量增长较快。
(二)申请处理情况
答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42件。其中,除去“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信息不存在”、“告知作出更改补充”等情况,在可以答复是否公开的情形中,实际公开比例为92.8%。
在答复中,“已主动公开”91件,占总数64%,“同意依申请公开”27件,占总数19%;“同意部分公开”10件,占总数7%,三者合计占总数90.1%,同比增加56个百分点;“不予公开”6件,占总数4.2%。
其余8件中,“信息不存在”2件,“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3件,“告知作出更改补充”2件,“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1件。
“不予公开”的事项均属于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在经过详细咨询和研讨后,决定对这部分信息做“不予公开”处理。
四、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我区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局《关于制定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公开信息正式收费标准的通知》中提供政府信息收取检索、复印、邮寄等的成本费用标准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未对进行依申请公开的群众收取任何费用。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一是政务公开工作技术储备不足。现有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信息化技术能力较为单一,仅能提供网页文件查阅功能,无法进一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二是政务公开整体业务水平不足,大部分乡镇和区直部门政务公开事项缓慢且错误率较高,工作人员队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运用相关法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三是政务信息政策解读关切回应不足,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不够,缺乏回应群众关切政策信息的主动性,未能充分站在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角度考虑,网上问政沟通交流态度较为生硬。
(二)改进措施。2018年,我区将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技术能力,逐步启用新的技术和信息系统,继续健全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制度机制,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深化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覆盖范围,推动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新佳绩。
1、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我区将进一步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在2018年拓展我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利用已有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启用行政审批网上办事系统、电子政务OA办公系统等政务信息公开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拓展政府网站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展现形式,主动加强对区政府重点工作、决策部署、民生政策等内容的技术支持,继续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提升政务信息公开队伍建设。加强对全区政务公开工作的培训指导,规范申请受理、审核、办理、答复、归档等各环节工作,提高依申请公开工作水平;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强化业务考评,通过业务考评,逐步提升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政务公开工作。
3、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督办。主动加强对区政府重点工作、决策部署、民生政策等内容的政策解读督办,继续围绕政务舆情、热点事件,营造回应社会关切,形成政民互动的良好氛围;强化监督考核。坚持日常检查、季度通报、社会评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抓落实、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