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苗施肥,控旺促弱
坚持“分类管理、促弱转壮、控旺保稳”的原则,做好冻后追肥、弱苗追肥。一是旺苗管控防倒伏,注意减氮,增施磷钾肥,每亩可施用3-5公斤氯化钾,提高抗倒伏能力。二是弱苗追肥促转化,结合中耕,追施磷酸二氢钾、尿素及叶片喷施新美洲星等生长调节剂,促进弱苗转壮,提高耐寒性和抗病性。三是壮苗管好争高产,及时追施薹肥,促进油菜花蕾期和角果形成期的生长,确保稳产高产。
受干旱影响,油菜对硼肥的吸收减少,极有可能造成“花而不实”现象(大面积开花不结果),可在抽薹后至初花期每亩施用50-100g硼肥,提高结实率。同时,干旱和冻害造成鸟类食物减少,油菜可能遭遇鸟害,可在田间放置稻草人、彩带等驱赶鸟雀。
强化监测,早防病虫
越冬期的低温条件不利于病菌侵染,当前田间整体病虫害发生轻。但立春后,气温回升,加之田间冻死叶较多,利于病害传播、蔓延,需加强田间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及时进行田间巡查,重点做好油菜菌核病、霜霉病以及虫害的防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一旦发现病株,及时将染病株带出田外,阻断病菌传播蔓延。同时,及时开展 “一促四防”,在初花期使用咪鲜胺、多菌灵、吡虫啉等杀菌杀虫混配微肥剂进行叶面喷施。对于密度过大的区域,适当间苗,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状况,对促进分枝、减少病害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清沟理墒,防渍防旱
为应对多变的春季降雨情况以及“倒春寒”风险,需提早清沟理墒,特别是稻茬田和低洼田块,通畅三沟,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保证油菜根部的正常生长,防止春季渍害。如果已经发生渍害,及时清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和淹苗。同时,结合中耕追肥,每亩施用4-6公斤尿素,并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水溶液,补充土壤养分。对于墒情不足的田块,及时引水灌溉补充墒情,保证蕾薹期的水分需求,也增强植株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