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郧阳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11437144/2023-04020
文件类型
报告
发文单位
郧阳区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31日 17:10:06
效力状态
有效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6日在郧阳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十堰市郧阳区人民政府区长   梅华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2年,区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全区人民,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人类老家”名片越擦越亮!

这是综合实力加快提升的一年。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6亿元,增长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亿元,增长14%;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50亿元,增长34%;新增“四上”企业100家;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快于同期,好于预期。

这是产业体系持续优化的一年。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产业,昊朔一期建成投产,万润新能在主板上市。硅产业即将成为郧阳发展的重要引擎。多元化发展文旅产业,汉水九歌、方特主题乐园加速推进。郧齿科技、三祥铸业等9家企业荣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新能源汽车、硅材料、生物医药、文旅康养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一主三优”现代产业体系迈出坚实步伐。

这是创先争优成果丰硕的一年。郧阳区荣获全国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全省消费十强县、全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全省扫黄打非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斩获全省县市区外贸出口进位奖、湖北省水利工程优质奖等荣誉。茶店镇闯入中部百强镇前40名,青山镇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谭家湾食用菌小镇入选全省特色镇。青龙泉等3个村(社区)创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惠众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万润公司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一户一产业工人”等经验在全国、全省交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位居全省第13名,较上年度提升13个位次。

这是攻坚克难奋力突围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市场疲软、疫情冲击多重困难复杂交织的发展形势,我们坚定不移优产业、强企业、稳就业,精准高效抓项目、稳经济,匠心雕琢优环境、强配套,呈现出大机制激发大活力、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大担当解决大问题的生动局面。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精会神谋发展,全力以赴抓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立足于固稳促进,经济发展迎难而上

工业经济逆势上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汽车之外找增量,抢抓产业发展风口,加速昊朔新能源产业园建设,推动大运、佳恒、神河、长平等传统汽车企业转型升级,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67亿元,拉动全区工业经济增长38.9个百分点。大力开展“育强”行动,聚鑫、万润、梨花村等企业税收成倍增长,全年新增税收过亿企业2家。致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新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9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3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积极应对罕见旱情影响,全年粮食产量达23万吨,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围绕香菇、油橄榄等八大重点农业产业链,管护升级特色产业基地20万亩,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认证大柳连翘等“二品一标”品牌5个,汉江鲟鱼谷、新希望等17个项目落地,昌欣、鑫榄源、鄂鲁淀粉等龙头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预计全年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10亿元,增幅26.7%,精深加工水平稳步提升。实行无人机绿色植保30万亩,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70%,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成果有效巩固。

第三产业企稳回升。加快推进汉水九歌、方特等重点项目,云盖寺绿松石国家矿山公园一期竣工投用。提档升级汉江绿谷、九龙瀑等重点景区,中华水园、东方橄榄园创成国家3A级景区,全区规上文化产业企业达31家,实现文旅综合收入170亿元。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持续推进房地产、汽车等大宗消费,发挥消费券的撬动作用,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恢复。巩固大运、佳恒等整车及零部件传统外贸出口,大力提升香菇业、袜业两大支柱性产业出口,完成外贸出口13.2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5亿元,居全市第一。

营商环境优中有进。围绕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留抵退税“精简达”等5项改革事项成功创建省级先行改革试点。新增市场主体9000余家,认真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留抵退税2.83亿元;在全市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质押、“绿色再担快贷”等融资新模式,成功发放全省首笔活体抵押贷款500万元,为市场主体开展增量担保业务3.62亿元,存量贷存比达到71.71%,居全市第一,连续17年获评全省金融信用县。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区工商联被授予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二)立足于大干快上,重点项目一马当先

对上争取力度空前。政策之中有黄金。把握国家政策机遇窗口期,争取城关镇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等预算内投资项目24个,到位资金3.93亿元;发行专项债券11.87亿元,建设高新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等项目12个;发行一般债券2.95亿元,用于教育补短板等8个公益项目。全年累计争取到位资金60余亿元,较上年增长80.1%。

招商引资质效提升。聚焦主导产业,强化招商力度,加速签约落地,先后与京东方、协鑫等知名企业达成意向协议,累计签订正式投资协议86个,协议总金额417.96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先后引进了汉江鲟鱼谷、燕山钢铁商用车、鄂西北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好的“三好”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17.29亿元,同比增长76.72%。

项目落地速效兼取。持续深化重点项目调度机制,住建、科经、交通、审计等部门在项目落地上呈英雄,全年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28个,同比增长32.35%,完成投资137.89亿元,稳居全市第一。国网公司117天建成110千伏变电站,昊朔新能源一期项目120天建成投产,刷新了郧阳项目建设最快速度。

(三)立足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步稳蹄疾

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开展全省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工作机制试点。实施重点工作攻坚行动,健全农村住房、教育、医疗、饮水、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排查机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零辍学无失学”,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功能得到强化,乡镇应急供水预案案例入选全国水利抗旱展。

帮扶协作深入延展。深化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北京东城区协调促成汉水九歌等多个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水利部定点帮扶,争取资金 3.21亿元,“八大工程”接续开展。在省检察院大力协调下,省直8个单位实施帮扶项目36个。强化与荆州市区域协作,落实帮扶资金1060 万元。

示范创建全面进展。积极开展强县工程试点,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发动群众共同缔造美好家园,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村垃圾分类,改造农村户厕1041个,村容村貌全面改善。首批 2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和70个示范村建设取得新成果,龙泉村等10个村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山跟前等8个村申报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镇域经济蓬勃发展。积极推动力量、政策、资源向乡镇倾斜,开展双月项目拉练,有效激发乡镇活力,胡家营轻工产业园、鲍峡食品加工产业园、谭山石材产业园等项目相继落地,截止11月,城关、茶店、谭家湾、青曲、大柳、南化塘、五峰、胡家营等8个乡镇税收实现了正增长。

(四)立足于系统治理,生态优势不断彰显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强化三级河湖长制工作体系,清单化完成245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汉江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达66.8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93%以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不断巩固。

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深入开展“大清理、大清扫、大清洗”专项行动,发动2200余名党员干部、热心群众下沉网格开展服务,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牌验收。实施库滨带综合治理工程17.5公里,改造朝阳路、广场北巷等3条背街小巷,实施解放路、城北东路等5个区域绿化,老百姓享受到了岸绿景美绿色福利。

绿色理念日益厚植。将汉江生态城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先行区规划建设。抢抓碳汇交易政策机遇,成功发放“碳林贷”2.35亿元,绿色贷款余额达44.95亿元,同比增长16.3 %。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区水利和湖泊局等27个单位被授予全国“节能型机关”称号。

(五)立足于统筹兼顾,基本民生质效突出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沧浪山旅游公路、郧白路、五将路建成通车,谭梅路、桂仙路主体竣工,十西高铁郧阳段、十巫高速郧阳段、油长路、西叶路、杨安一级路等项目加快推进。郧十天然气管道建成试运行。南化水厂项目开工,江北7个乡镇17万群众受益。新建55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各1座,完成电网改造84.5千米。建成5G基站145个,主城区和乡镇集镇所在地5G信号全覆盖。5个老旧小区改造顺利完工,686套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惠及群众5997户。兴郧农贸市场、城区立体停车库等30个民生项目投入使用,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全区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1%以内。实施改善办学条件项目124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不断推进,“双减”工作成效明显,2022年高考实现“清北”零突破,郧阳科技学校、十堰医药卫生学校成功入选省级“双优”建设学校。区卫生应急中心、区妇幼保健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中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公共卫生水平明显提升。滨江足球场、郧阳花鼓戏剧场开放运营。启动大丰仓等文物活化利用项目。发掘“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入选2022国际十大考古新闻。

安全生产毫不松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成安全生产三年行动,20个乡镇应急办挂牌成立并高效运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一张网”网络平台作用初显,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发生因灾人员伤亡事故。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防”、“治”并重,全面构建镇村为战防治体系,最大程度保障人民安全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禁毒专项行动。全面落实“保交楼”政策,认真开展自建房排查,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始终坚持区委领导,依法履行政府职责,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先后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2件、政协提案151件,满意率均达100%。

与此同时,青团、文联、妇联、残联、档案、科协、党校、红十字等事业全面发展。统计、气象、国防动员、机关事务、住房公积金、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检验检测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出彩的华章,在矢志奋斗中赓续。过去的一年,各个乡镇志存高远、善谋善为,成功闯出了一片蓄势腾飞的新战场,如:茶店问鼎百强,工业强镇谱新篇;南化袜业崛起,革命老区焕新颜;青山主攻茶旅,富民强镇促双赢;谭山点石成玉,石材产业加快转型;胡家营工业破局,口子镇将现昔日繁华。各个乡镇彰显特色、竞相赶超,迸发出奋楫争先、勇争一流的强劲势头!

各位代表,千军万马齐上阵,同心共筑郧阳梦。即将过去的2022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好。这些成绩得益于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奋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郧阳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抓发展的能力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相适应;人才短板问题突出;少数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不强;甘居中流、不思进取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高质量做好2023年工作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郧阳抢占新赛道、放大新优势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锚定“建设汉江生态城、冲刺中部百强县”目标,全力构建“一主三优”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郧阳篇章。

2023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奋力实现十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2%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安全生产持续实现“两降一无”目标。

全力抓好十件大事:支持万润新能源扩能延链,奋力实现营收过千亿;支持城运集团深化改革,实现营收过200亿元;支持神河重组壮大,实现新能源商用车产销1万辆以上;完成32个住宅小区涉及7420户的老旧小区改造;汉水九歌“十一”开街;郧县人遗址公园展示馆建成开馆;打造“一镇一品”特色镇3至5个、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示范村30个以上;村村配备合格稳定的村医;裸露山体生态修复和神定河水生态修复基本完成;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第一方阵中的位次稳中有进。

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以创新发展为路径,招大育强壮工业

加快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导方向,引导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尽快转型升级。支持大运新能源汽车生产线、神河传统商用车转型升级改造等项目尽快投产。支持长平三期建设,鼓励东风重工研发新能源矿卡。推进华阳智能制造产业园、先锋模具精密智能制造园等重点项目投产达效。鼓励佳恒、亚大、凯琦、龙岗、昌泰、郧齿等企业对接国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企业,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形成上下游配套。主动对接新一代新能源电机企业到郧阳发展。

推动动力电池产业跨越发展。保障昊朔新能源产业园满产增效。设立万润新能源研究院及供应链管理公司,争创省级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推动首欣绿能装备、协鑫动力电池等项目建设,引进比亚迪、国氢等头部企业做大电池产业链。

硅材料产业开新篇。结合新一轮“找矿行动”,科学嫁接市场、技术、资本,绿色矿山、合法经营,着力实现矿产资源价值最大化。加强与浙江鑫华合作,筹建半导体研究院、高纯硅材料检测中心,实施高纯石英砂提纯等项目。依托鑫华等龙头企业,发展石英坩埚、硅片切割、晶圆制造等项目,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提供坚强支撑。

梯次培育优质企业。全力支持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新增标准化工业园区1500亩,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接续实施优质企业“育强”行动,深化昊朔、大运、佳恒、华新、天圣、梨花村等企业包联服务机制,支持企业扩规提能、延伸链条,形成新的增长点。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强产学研合作,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上市后备企业5家。力争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70亿元。

(二)以夯基赋能为关键,纵深挖潜稳增长

用心用情助企纾困。健全“双千”活动机制,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坚持抓大带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继续实行“科创贷”,实施“助企纾困贷”,帮助交通物流、住宿、批发、餐饮等限额以上企业渡过难关。实施“产业升级贷”,助力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力争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38亿元,存量贷存比达到72%。

纵深挖掘消费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实施“批零住餐”振兴计划,深化拓展全省消费十强县成果。启动建设聚鑫综合物流园、寿康配送中心二期。支持子胥湖嘉年华、新天地步行街打造省级夜间消费集聚示范区。以客运站为节点,全面构建商贸、物流、电商为一体的区乡村三级商业体系。加快电商直播基地建设,促进电商平台本地化。完成方特主题乐园总工程量50%以上的建设任务。推进精品景区串联并联,推动文旅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实现文旅综合收入210亿元。

充分激发镇域活力。认真组织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摸清底数。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发挥比较竞争优势,竞相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坚持产出导向、科学论证建设小微产业园,丰富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吸引更多在外成功人士和杰出人才返乡创业,提升镇域经济贡献度。

(三)以落地见效为追求,压茬推进攻项目

精心谋划项目。谋划年度千亿项目库,储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50个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50个以上,重大生态环保项目10个以上。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支持,力争较上一年度增长20%以上。全力争取国家政策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长期贷款等资金支持,力争较上一年增长15%以上。

倾力招引项目。持续与华润怡宝、京东方等企业跟踪对接,力争新签约项目100个,协议总投资500亿元以上,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个或投资30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推动威拓盛智能终端、海旌智能显示屏等20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力争实际到位资金突破100亿元。

快速建设项目。加快推进鄂西北新材料产业园等92个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华阳智造产业园、高新区光电子产业园、首诚智慧工厂、龙岗精密制造园等65个重大产业项目投产达效。完成投资300亿元。

(四)以改革开放为突破,集聚动能激活力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沉村(社区),打造乡镇政务便民服务圈,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力争“农民工履约保证保险担保服务”等6项改革事项纳入省级先行示范区。进一步优化要素保障,加快构建以500千伏汉水变、220千伏大堰变、110千伏老城变为支撑的坚强电网,全面做好天然气供应、工业园区道路优化等保障,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推进各项重点改革。国有公司发展要更加稳健有为,更加注重防风险。充分发挥国资产业基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私募基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优质企业合作,推动国有企业“招融投产”一体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加快资源资产整合,扎实做好文旅投公司上市筹备工作。实施严格的土地资源管控,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纵深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网点广泛覆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流通新格局。推进环卫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城市建设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城市设计、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治理能力。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鼓励企业探索跨境电商、数字营销,引导企业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展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支持迦娜袜业、菇尚食品、和永食品等出口企业建设海外仓,着力创建国家级香菇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力争新增外贸出口企业5家以上,实现外贸出口15亿元以上,直接利用外资260万美元。主动对接水利部、省检察院等定点帮扶单位,深化东城区、荆州市对口协作,更大程度争取协作支持,主动服务全省、全市区域发展战略,持续开展交流合作,推动生产端和消费端有效衔接。

(五)以强县工程为统领,聚力乡村促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强化责任落实,持续提升驻村帮扶质效,一体推进省委巡视、考核评估等各类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强化政策落实,加大特殊群体学生结对帮扶力度,细化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做好动态新增危房改造,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和兜底保障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施易迁后扶“五基”工程,不断增强群众内生动力,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致富。

发展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坚决守牢耕地红线,持续开展非粮化、非农化整治,推动江北灌区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4.5 万亩,稳固粮油面积46.8万亩,确保粮食安全。启动国家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创建,推动鲟鱼谷、新希望项目早日投产。升级香菇、油橄榄、红薯“大三链”和果蔬、玉米、黄酒“小三链”建设,新建油茶基地9000亩、油橄榄基地10000亩,建成湖北省木本油料研究院。突破农产品精深加工瓶颈,支持鑫榄源、统香食品、鄂鲁淀粉等55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突出“一乡一品”、“一镇一品”,做响青山茶叶、大柳黑猪、南化蛋鸡、安阳黄酒、五峰胎菊等特色品牌,新增“二品一标”5个以上。支持香菇业、袜业转型升级,在渠道开拓、市场经营、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实现农产品规上加工产值120亿元。积极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农村集体存量土地资产。深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重点培养致富带头人1500名,支持合叶桑蚕、梓润草莓等1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壮大,推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纵深推进强县工程,扎实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改造农村厕所2000户,创建美丽宜居村庄20个、美丽庭院200个。强化平安法治乡村和清廉村居建设,深化“爱心超市”“零工驿站”“一村一辅警”,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着力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全力服务十巫高速、十西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扎实做好江北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启动福银复线、环郧阳湖航道综合整治、谭山互通等项目。加快推进杨安一级路、柳陂至土门一级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玄岳大道郧阳段、西叶路、梅谭路等道路早日通车。确保神定河大桥、堵河大桥建成通车。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全域公交县。

(六)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系统治理优生态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切实履行河湖长职责,落实“十年禁渔”,持续开展神定河、泗河流域达标综合治理,巩固“守好一库碧水”专项行动成果,确保汉江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强化秸秆禁烧管控,积极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确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市定目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典型行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确保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七大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完成营造林6000亩、封山育林25000亩、治理水土流失50平方公里。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四级垃圾处理体系,实施9个垃圾渗滤液处置提标升级工程,新建改扩建垃圾中转站18个,实现垃圾焚烧全覆盖。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第三方运维长效机制,力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40%以上。

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持续开展各级生态乡镇(村)和绿色学校、家庭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建设省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5个,支持高新区创建全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加快推进杨安生态经济带建设。大力推广绿色装配式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城镇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认真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力争创成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

(七)以建管并重为抓手,建美县城提品质

城市规划提标。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坚持“多规合一”总体要求,突出片区思路,编制完成城区更新、基础配套、景观园林等专项规划,通过规划龙头引领作用,努力让主城区基础更完备,功能更齐全,出行更方便,生活更舒心,环境更美好。

基础建设提速。以城市更新三年行动为抓手,完成4条道路路灯、4个区域绿化带、2条隧道亮化和8条燃气管道以及城区供水管网等更新改造项目;启动祥阳路、幸福大道建设,打通片区“微循环”;谋划启动金沙路、解放南路排水防涝工程,切实消除城市内涝隐患;打造智慧小区6个,新增充电桩100个,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建成郧阳湖北岸景观护岸工程、库滨带治理等绿地景观及公园,在主城区建设口袋公园5个,新增绿地46.8万平方米。完成汉江画廊一期(双庆桥至三桥)建设,实施沿江景观亮化工程和消落岸线整治工程,布局城市绿道、健康慢行道7公里,一线串联龙舟广场、新天地观景台、城墙遗址公园等节点建筑,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

市容管控提质。严格落实汉江生态城整体风貌管控要求,严格落实“五个第一时间”,坚决禁止增量、限时消化存量、审慎防止变量。加快推进智能市政、智慧社区、智慧建设,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把停车难、进园难、入厕难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小事当成天大的事,切实抓出成效,以实实在在、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事取信于民。

管理服务提效。深化要素保障,全年计划新增建设用地3000亩,消化存量2000亩以上,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稳住房地产市场,改善行业资产负债状况,积极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稳妥推进保交楼和2000套保租房建设,努力逐步让每一位市民和住房困难群体都能“住有所居”。改善人居环境,加大拆墙实施力度,消除人为堵点,拆除“心理隔墙”。加强物业管理,力争实现所有旧改小区和近5年新建小区“物业全覆盖”。推动城市污水应收尽收,城市垃圾应焚尽焚。持续巩固创文、创卫成果,对标对表启动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工作,与十堰中心城区同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八)以为民利民为目标,共享成果增福祉

强化就业创业保障。就业连接产业、企业和家庭,事关发展大局。着力解决“找不到工作”和“招不到人”的问题,积极鼓励就近就地就业。认真落实“人才新政17条”等政策,设立人才基金,扎实推动大学生留(返)郧就业创业计划,力争新引进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50名以上,培育专业技术人才300名以上。广泛开展“直播带岗”、“上门送岗”等个性化招聘活动,统筹做好应届毕业生、退役军人、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确保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下岗再就业1500人。强化快递员、外卖员、代驾等特殊群体劳动保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启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三级乙等医院创建,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快推进青龙山地质公园二期、体育公园、文博馆建设,不断提高文化体育供给。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补充紧缺学科教师,招引高层次教师。普惠发展学前教育,确保学前教育“两个占比”分别提升到52.5%和86%。规划城东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施“一中强校”行动,争取“教联体”省级试点。融合发展职业教育,全面巩固提升“双优”水平。加快推进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建设。

织密民生保障网络。落实社会救助与物价上涨挂钩机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加快推进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养护院建设,探索福利院、养老院和乡镇卫生院合作开展养老服务。继续落实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和家庭医生签约。做实区乡村三级医保体系,落实医保全市统筹。做好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多层次社会救助工作,扩面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范围。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网络,新改建农村“日间照护”中心10个、村级托幼园10所。认真落实各项退役军人优抚政策,奋力夺取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九)以本质安全为基础,坚定不移保稳定

守牢疫情防线。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坚持镇村为战,加强药品的供给和调配。加快区疾控中心“四中心两基地”建设,不断提高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加强对“一老一小”的关爱,重点抓好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筑牢平安底线。不断完善“智慧应急”平台功能,谋划启动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森林防火工程、尾矿库和滑坡体地灾隐患治理、乡镇应急救援所、村级应急避险安置点等项目,全力争创全国防灾减灾示范区。加强建筑施工、工业制造、非煤矿山、消防等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扎牢稳定基线。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黑恶势力犯罪和涉众型经济犯罪。提高见警率,提升城市安全感。依法规范管理宗教场所,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争创成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防范金融风险,强化对网络安全、意识形态等重点领域的综合治理,加强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

三、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征程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把对党忠诚贯彻到政府工作各领域。

(一)坚持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行政,促使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深入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健全政府权力依法运行机制。

(二)坚持务实担当,增强工作执行力

注重统筹谋划,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前瞻性,保障各项工作衔接有序、相互促进。建立闭环督办机制,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式交办、节点式督查。推动形成“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

(三)坚持崇廉守正,增强内生免疫力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做好重点领域、重要岗位、重要环节的风险防范。持续缩减“三公”经费,以政府的“紧日子”换企业的“宽日子”、群众的“好日子”。筑牢思想防线,保持清醒头脑,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建设更有实力、更为美丽、更具魅力的大美郧阳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二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留抵退税“精简达”:通过“精”细办税服务、“简”化涉税流程、税惠直“达”快享的方式,畅通退税通道,确保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精准、高效、快捷直达市场主体。

3.“绿色再担快贷”:为支持香菇、油橄榄等重点农业产业发展开发的绿色信贷产品。

4.“三类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5.“八大工程”:水利部定点帮扶郧阳区实施的八项重点工作,主要包括实施水利行业倾斜、实施技术帮扶、持续开展水利人才培训、继续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扎实实施党建促乡村振兴、创新开展消费帮扶、推广以工代赈促进稳岗就业、实施内引外联帮扶。

6.“双优”建设学校:优质学校和优质专业。

7.“双减”: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减轻义务教育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8.“保交楼”:采取措施稳定房地产业,保障预售房交付。

9.“批零住餐”: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主要指限额以上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

10.“双千”活动: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产业促发展。

11.“解稳促”活动:“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包扶活动。

12.“招融投产”一体化:构建形成招商、融资、投资、产业多元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国有平台企业高质量发展。

13.一主三优: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硅材料、生物科技、文旅康养三大优势产业。

14.两降一无: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无因灾死亡。

15.“五基”工程:发展基本产业、解决基本就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优化基层社区治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确保易迁群众稳步致富。

16.“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7.“七大工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工程、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升级工程、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工程、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工程、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提升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民行动工程。

18.“三区三线”:“三区”指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三线”指的是根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19.“五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拆除、第一时间问责。

20.“人才新政17条”:为实现“万名大学生留(回)郧计划”,出台的《郧阳区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主要包含落户便利、住房保障、工作待遇、职称评定、奖励激励、医疗保障、事业单位绿色通道、就业创业补贴扶持等17条内容。

21.“直播带岗”:采取直播活动进企业、进车间,用实景、实况和求职者“面对面”沟通,直观展示企业和招聘岗位概况的线上招聘形式。

22.“四中心两基地”:四中心即全区建设健康管理中心、卫生应急处置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两基地即疫苗临床试验基地、健康教育促进培训基地。

23.“两个占比”: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